特应性皮炎外用制剂合理应用及患者指导专家共识

发布日期: 2022-04-21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多需要长期治疗。外用制剂是AD治疗的主要手段,但目前国内对外用制剂的应用和患者指导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为规范AD外用制剂的应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学组、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皮肤科分会的部分专家基于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和临床文献,结合临床经验,制定并于2022年4月发布了该共识。

既往已发表的AD指南和专家共识中外用药治疗部分仅对外用激素(TCS)、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TCI)展开详述,一些较新的指南和专家共识中也提到了外用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作为AD治疗推荐。除以上药物外,本篇专家共识中还对保湿剂、外用抗微生物制剂、外用止痒剂、外用中成药的适用情况和选用方法做出了相应的推荐。

一、外用制剂的使用原则

应根据皮损性质和分期选用合适的外用制剂。患者每处皮损的性质及严重程度不尽相同,要详细告知患者每处或哪一类皮损应该使用外用制剂的类型、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可使用指尖单位(FTU)估算用量。FTU即从一个管口内径5 mm的药管中挤出长度从食指指尖至远端指间关节横线的剂量,约为0.5 g,可涂抹成人患者两个手掌面积的皮肤。

二、常用外用制剂

  1. 保湿剂

    保湿剂作为AD的基础治疗,可阻止水分丢失,修复皮肤屏障,缓解瘙痒,降低复发频率,减轻复发病情。鼓励患者尝试多种保湿剂,以舒适、皮肤既不干燥又不油腻为准。若使用后局部出现毛囊炎,提示保湿剂偏油腻;若皮肤仍干燥、脱屑或皲裂,提示油性不足;若局部出现刺痛、烧灼感、发热或紧绷感,提示有刺激性,应更换产品。

    在使用前选择一小片皮肤试用1~2天,以观察有无刺激反应或过敏反应。无需限制洗浴,但洗浴后需用纯棉毛巾轻轻蘸干皮肤并马上涂抹保湿剂。

  2. 外用抗炎制剂

    外用抗炎制剂分为TCS、TCI、外用PDE4抑制剂和其他新型抗炎药物。1篇英国指南中关于儿童患者不同身体部位需要的TCS剂量如下表:

    部位 3~6个月 1~2岁 3~5岁 6~10岁
    面颈部 1 FTU 1.5 FTU 1.5 FTU 2 FTU
    单侧上肢(含手) 1 FTU 1.5 FTU 2 FTU 2.5 FTU
    单侧下肢(含足) 1.5 FTU 2 FTU 3 FTU 4.5 FTU
    胸腹部 1 FTU 2 FTU

    3 FTU

    3.5 FTU
    腰背部(含臀) 1.5 FTU 3 FTU 3.5 FTU 5 FTU

    为避免长期重复使用同一种激素出现耐受,建议需要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在一种激素外用2周后可停用1 ~ 2周,改用其他同等强度的激素继续治疗1 ~ 2周,再重新使用初始激素治疗。若皮损没有改善或逐渐加重,除考虑原有激素强度不足外,应警惕外用激素过敏。怀疑激素过敏时,应停用可疑过敏药物,必要时完善斑贴试验。

    TCI和PDE4抑制剂克立硼罗无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TCI可作为一线制剂用于皮肤薄嫩部位或褶皱部位,如面颈部、肛周、外生殖器、腋窝和腹股沟等,或作为二线制剂用于其他皮肤部位与外用激素序贯使用,也可用于长期主动维持治疗。克立硼罗软膏适用于替代外用激素治疗,可用于包括皮肤薄嫩部位和褶皱部位的所有部位皮损,也可用于长期主动维持治疗。

  3. 外用抗微生物制剂

    继发细菌感染出现脓液、脓疱、脓痂时,应先外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制剂控制感染后再使用抗炎制剂;当皮肤出现糜烂、渗出、抓痕、结痂时,需警惕细菌感染。常用外用抗生素包括莫匹罗星软膏、2%夫西地酸乳膏和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为降低抗生素耐药性和致敏的风险,不推荐长期外用抗菌药物。

  4. 外用中成药

    外用中成药可单独使用治疗轻中度皮损,特别是皮肤柔嫩部位的皮损,也可与外用激素联合治疗或序贯治疗重度皮损。急性渗出性皮损可选用中成药溶液外涂或湿敷,急性非渗出性皮损可外用中成药溶液或洗剂,亚急性皮损宜外用中成药搽剂或软膏,慢性皮损建议选择中成药软膏。头面、乳房和外阴部位皮损以及儿童、老年患者慎用刺激性强的外用中成药。

  5. 外用止痒剂

    有瘙痒症状而炎症不明显的皮肤可应用樟脑乳膏(香精过敏患者慎用)、薄荷脑软膏、5%多塞平乳膏(可能出现嗜睡)等。

  6. 其他外用制剂

    急性渗出性皮损可根据是否合并明显感染选用不同的外用制剂湿敷。长期湿敷会导致皮肤干燥,加重皮损,因此治疗前应告诉患者皮损无明显渗出时即可停止湿敷。急性非渗出性皮损,可外用氧化锌软膏或糊剂。慢性角化性肥厚性皮损,可在外用激素基础上联合外用角质松解剂以提高疗效。

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此处参考指南原文

 

参考文献: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学组,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皮肤科分会. 特应性皮炎外用制剂合理应用及患者指导专家共识.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2,55(4):281-288.

 

(辉瑞医学信息部,有效期至2025-02-20)

以上医学资讯内容仅限于以学术参考/医学为目的的个人使用。

我们不推荐将辉瑞公司产品用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处方信息以外的用途。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通过辉瑞医学信息网站在线提问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