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类药物在乳腺癌临床应用中的重要考量:毒性特征

发布日期: 2023-10-07

前言

ADC类药物是由特定的抗体、化疗药物和连接子组成的抗体偶联药物,旨在实现在癌症细胞中精准释放药物,减少对身体正常细胞或组织的损害。近年来,在乳腺癌领域,ADC类药物取得重大进展。自2013年以来,FDA先后批准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德曲妥珠单抗(T-DXd)和戈沙妥珠单抗(SG)用于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此外,多款ADC类药物[如 trastuzumab duocarmazine (SYD985),datopotamab deruxtecan(Dato-DXd)和patritumab deruxtecan(HER3-DXd)]正在乳腺癌领域展开积极探索1

 

尽管ADC类药物在提高靶向性和减少毒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ADC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并不少见,且毒性谱显示出不同于传统化疗及靶向药物的特征,严重者可导致治疗方案调整,甚至造成死亡,临床中需予以格外关注。本文针对ADC类药物的AE(不良事件)机制、常见AE及其管理进行阐述与探讨。

 

ADC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制

ADC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与荷载物的释放、连接子的稳定性以及ADC的内吞作用有关。ADC类药物通过在肿瘤微环境中释放载荷发挥其肿瘤杀伤作用,但在正常组织中释放则会导致毒性。通常, ADC类药物的毒性与正常组织表达ADC类药物靶点相关, 但也有可能是脱靶效应引起。

 

相同细胞毒载荷的ADC类药物往往呈现出类似的不良反应谱,如含微管蛋白抑制剂DM1的ADC往往会造成肝毒性、血小板减少;含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DXd、SN-38等的ADC则往往会导致脱发、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携带奥瑞他汀类衍生物的ADC类药物通常导致外周神经病变2。此外偶联的单抗可能会引起ADC类药物独特的毒性,其机制可能是ADC类药物与肿瘤细胞之外的抗原结合导致载荷在非肿瘤组织累积,如T-DM1或T-DXd的心脏毒性、HER3-DXd的血小板减少等。另外,ADC还可能诱导间质性肺病(ILD),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其Fc结构域以及非恶性细胞等表达的FcγRs相互作用相关,如具高表达FcγR的肺泡巨噬细胞吞噬T-DXd后可能导致ILD。

 

ADC类药物常见毒性特征

图1 ADC类药物在乳腺癌中的主要AEs

常规毒性

血液学毒性

血液学毒性是ADC类药物的常见AEs,包括全血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通常与所载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相关。如果治疗不当,严重的血液学AE可能导致并发症,如出血、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以及潜在的后续感染甚至脓毒症。

不同ADC类药物的高发血液学毒性存在一定差异。在接受T-DM1治疗的患者中,血小板减少症是最常见的3-4级血液学毒性(45.1%);T-DXd和SG最常见的3-4级血液学毒性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别为16%和49.5%)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别为1.1%和6.6%),T-DXd治疗的患者通常在治疗第54天发作,持续时间3周左右,而SG治疗的患者发作时间更早、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在首个疗程后第15天发生,持续8天;Dato-DXd最常见的3-4级血液学毒性为贫血(4%);HER3-DXd最常见的3-4级血液学毒性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9.6%)和血小板减少症(30.8%),通常发生在初次治疗的第1~第2周内,中位持续时间为8天(表1)。

 

表1 不同ADC类药物的常见血液学毒性

药物 最常见3-4级血液学AE AE的起始/终止时间
T-DM1 血小板减少症(45.1%) 第8天最低
下一次计划用药时恢复
T-DXd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6%)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1%)
中位发作时间是第54天(范围:第1天~第18个月)
首次发作的中位持续时间为22天(范围:第2天~第9.0个月)
SG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9.5%)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6.6%)
第一个疗程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中位发作时间是第15天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中位持续时间为8天
Dato-DXd 贫血(4%) 未报道
HER3-DXd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9.6%)
血小板减少症(30.8%)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中位发作时间分别是第8天和第12天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中位持续时间均为8天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毒性是ADC药物的常见AEs,同样与细胞毒药物载荷相关,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等。在ADCs药物中,T-DXd、SG和HER3-DXd的恶心发生率较高(约70%),T-DXd和SG的呕吐发生率较高(约50%),临床需予以特别关注。腹泻方面,ADCs药物中SG的腹泻发生率最高,任意级别腹泻发生率约60%,其中约9%≥3级。口腔黏膜炎是Dato-DXd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所有级别和≥3级口腔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0-70%和10-15%,其他ADC类药物的黏膜炎发生率约为10-20%,以轻中度为主。

 

表2 不同ADC类药物的常见胃肠道毒性1,3-7

药物 恶心 呕吐 腹泻 口腔黏膜炎
T-DM1 任意:30%
≥3级:0.4%
任意:10%
≥3级:0.8%
任意:7%
≥3级:0.4%
任意:5%
≥3级:0%
T-DXd 任意:76%
≥3级:7%
任意:49%
≥3级:1.6%
任意:29%
≥3级:1.2%
任意:20%
≥3级:0.8%
SG 任意:69%
≥3级:6%
任意:49%
≥3级:6%
任意:63%
≥3级:9%
任意:14%
≥3级:1%
Dato-DXd 任意:66%
≥3级:2%
任意:39%
≥3级:5%
任意:16%
≥3级:0%
任意:50%~70%
3-4级:10%~15%
SYD985 任意:15%~18%
≥3级:0%
任意:12%~13%
≥3级:0%
任意:3%~6%
≥3级:1%
任意:16%~21%
≥3级:3%
HER3-DXd 任意:67.9%
≥3级:0%
任意:25.6%
≥3级:0%
任意:24.4%
≥3级:1.3%
-

 

肝毒性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是T-DM1最常见的≥3级AE(10%),也是导致T-DM1剂量延迟或减少的最常见原因。

表3 不同ADC类药物的肝毒性发生率3-6

转氨酶升高 T-DM1 T-DXd SG Dato-DXd SYD985 HER3-DXd
AST升高 任意:83%
≥3级:5%
任意:67%
≥3级:1%
任意:45%
≥3级:3%
- 任意:6%
≥3级:1%
任意:7.7%
≥3级:0%
ALT升高 任意:67%
≥3级:6%
任意:53%
≥3级:2%
任意:35%
≥3级:2%
- - 任意:11.5%
≥3级:2.6%

 

周围神经毒性

周围神经病变(PN)是ADCs治疗相关的最常见不良事件之一,患者通常永远无法完全康复。在接受ADCs治疗的患者中,约40%发生PN,23.3%出现≥3级感觉减退,11%的患者因PN停止治疗。根据EudraVigilance数据库,T-DM1治疗期间神经系统疾病发生率为16.2%,在T-DXd、HER3-DX、Dato-DXd和SYD985的临床试验中未观察到PN。

 

特殊毒性

心脏毒性

心脏毒性是HER2靶向药物已知的潜在AEs之一,包括Q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心肌缺血、高血压、左心室功能障碍(LVD)和心力衰竭(HF)。在EMILIA研究中,T-DM1组有1.7%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至少15%的患者LVEF低于基线水平。在DESTINY-Breast01研究中,T-DXd组LVEF下降比例约1.6%,4.9%的患者报告任意级别的QT间期延长,其中1.1%为≥3级QT间期延长。在DESTINY-Breast03研究中,11.9%的患者LVEF下降10%~19%,1.5%的患者LVEF下降超过20%。在SYD985 I期试验中,剂量爬坡和剂量拓展队列分别有5%和8%的患者报告LVEF下降。

 

眼毒性

ADC类药物在治疗中可能引发眼部毒性,其中SYD985需要特别关注。眼部毒性是SYD985的显著不良反应,其发生机制与药物成分特性有关。在III期TULIP试验中,SYD985治疗组中78.1%的患者发生眼部毒性(而对照组医生选择的方案为29.2%),其中21.2%为3级及以上毒性,分别有20.8%和22.9%的患者因眼部毒性停药或减少药物剂量。

 

间质性肺病(ILD)

ILD是一组异质性的肺部疾病,其特点是肺间质、小气道和/或肺泡水平的炎症和/或纤维化。最常见症状是呼吸困难,其他症状可能包括咳嗽、不适、胸痛、低氧血症和发热。不同ADC药物引起ILD的风险有所不同,接受T-DXd治疗的患者ILD发生率较高(10.5%~13.6%),T-DM1、HER3-DXd和SG等ADC类药物的临床试验中报告的ILD病例则较少。

 

皮肤相关不良事件

脱发和皮疹等皮肤相关不良事件也是ADC类药物的常见AEs,可能对患者生活质量或治疗意愿产生不利影响,临床中应予以关注。

 

ADC类药物毒性管理

不同ADC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种类和程度存在差异。使用ADC类药物期间应密切关注其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并积极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于产生严重后果的不良反应,给予对症处置方案,同时调整ADC类药物的剂量,必要时应予停药处理。对于较复杂的不良反应,需及时开展多学科会诊,制定解决方法8

对于常见不良反应,大多与化疗载荷药物相关,临床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临床中参考化疗相关毒性的处理原则即可。对于ADC药物的剂量调整,通用策略为:(1)1级大多无需特殊处理;(2)2级需暂停给药直至不良反应恢复至≤1级,之后按原剂量给药或降低1个剂量水平(若恢复时间>3周)继续治疗;(3)3~4级不良反应需暂停给药直至不良反应恢复至≤1级,之后降低1个剂量水平继续治疗;若3周内仍不恢复,应考虑终止治疗9。特殊关注的不良事件(如心脏毒性、眼毒性、ILD等)目前尚缺乏基于药物处方或指南的剂量调整建议9。一般建议,在应用ADC药物之前,应对患者全面评估,包括个人史和家族史,充分纠正心血管病等危险因素,规范治疗心血管疾病等合并症,眼科定期评估,必要时及时干预处理8。ILD尽管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后果非常严重,甚至可能造成死亡,因此,对于疑似ILD/肺炎症状,应立即咨询肺部专家进行监测和治疗建议;对于出现≥2级ILD/肺炎症状的患者,应立即开始激素治疗且永久停用ADC药物。

 

讨论

ADC类药物被誉为“生物导弹”,其研发初衷旨在提高药物活性、显著降低毒副作用和治疗相关并发症。事实上,相比化疗,目前已获批的大多数ADC类药物均显示出更好的安全性和显著的疗效优势,在HR+乳腺癌治疗中也已获得一席之地,但ADC类药物依然难以避免部分“化疗相关”的副作用(如血液学毒性、恶心/呕吐、腹泻等),同时一些新型不良事件(如眼毒性、ILD)也需要临床专家重点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在HR+/HER2-乳腺癌领域,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仍是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CDK4/6抑制剂仅阻断细胞周期,不会诱导骨髓细胞等凋亡,因此血液学、胃肠道相关的安全性及管理要优于化疗、ADC类药物。目前,CDK4/6抑制剂在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患者生活质量三个维度均获得临床医生认可。三种CDK4/6i在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同时,哌柏西利需要关注中性粒细胞减少,临床需要监测血常规,可通过调整用药周期或药物剂量解决进行管理;瑞波西利除血液学毒性外,临床发现QT间期延长这一不良反应,需要密切监测心电图。此外,阿贝西利需要关注腹泻、静脉血栓栓塞等,临床除血常规外,还需监测血清电解质水平及血栓栓塞指征。

 

作为乳腺癌新一代的靶向性抗癌药物,ADC在乳腺癌领域中的临床应用刚刚开始,仍需积累毒性管理相关经验,以期为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时间和更优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D'Arienzo A, et al. EClinicalMedicine. 2023 Jul 27;62:102113.

2. Tarantino P, et al. Nat Rev Clin Oncol. 2023 Aug;20(8):558-576.

3. 注射用德曲妥珠单抗说明书(FDA版)

4. 注射用戈沙妥珠单抗说明书(NMFA版)

5. Oliveira M, et al. Ann Oncol. 2023 Aug;34(8):670-680.

6. Banerji U, et al. Lancet Oncol. 2019 Aug;20(8):1124-1135.

7. 2022 SABCS Abstract P6-10-03

8. 抗体偶联药物安全性跨学科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

9. 中国乳腺癌抗体药物偶联物安全性管理专家共识(2022).

(辉瑞医学部和医学信息部,有效期至2024-09-24)

以上医学资讯内容仅限于以学术参考/医学为目的的个人使用。

我们不推荐将辉瑞公司产品用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处方信息以外的用途。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通过辉瑞医学信息网站在线提问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