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应用舒普深®适用于由敏感菌引起的下列感染: 1,2
联合用药 1,2:
由于舒普深®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因此单用舒普深®就能够治疗大多数感染,但有时也需要舒普深®与其他抗生素联合应用。当本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时,在治疗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肾功能。
根据舒普深®产品说明书(2:1头孢哌酮/舒巴坦),成人每日推荐剂量如下:
比例 | 头孢哌酮/舒巴坦(g) | 头孢哌酮(g) | 舒巴坦(g) |
---|---|---|---|
2:1 | 1.5~3.0 | 1.0~2.0 | 0.5~1.0 |
上述剂量分等量,每 12 小时给药一次。
在治疗严重感染或难治性感染时,本品的每日剂量可增加到 12g(2:1 头孢哌酮/舒巴坦,即头孢哌酮 8g,舒巴坦 4g)。
舒巴坦每日推荐最大剂量为 4g。
根据舒普深®产品说明书(1:1头孢哌酮/舒巴坦),成人每日推荐剂量如下:
比例 | 头孢哌酮/舒巴坦(g) | 头孢哌酮(g) | 舒巴坦(g) |
---|---|---|---|
1:1 | 2.0~4.0 | 1.0~2.0 | 1.0~2.0 |
在治疗严重感染或难治性感染时,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每日剂量可增加到 8g(1:1 头孢哌酮/舒巴坦,即 4g 头孢哌酮)。对于接受 1:1 比例治疗的患者,若其需要更高剂量的头孢哌酮,可另外单独增加头孢哌酮的用量,或选择 2:1 比例处方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所用剂量应等分,每 12 小时给药一次。
根据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说明书1,2,儿童每日推荐剂量如下:
比例 | 头孢哌酮/舒巴坦mg/kg | 头孢哌酮mg/kg | 舒巴坦mg/kg |
---|---|---|---|
2:1 | 30~60 | 20~40 | 10~20 |
1:1 | 40~80 | 20~40 | 20~40 |
上述剂量分等量,每6-12小时给药一次。在严重感染或难治性感染时,上述剂量可按 2:1的比例增加到每日240mg/kg(头孢哌酮每日160mg/kg)或按1:1的比例增加到每日160mg/kg,分等量,每日给药2~4次。
关于头孢哌酮/舒巴坦在儿童患者肺炎3、脑膜炎4、腹腔内感染5、鼻眶蜂窝织炎6、血流感染7、泌尿系统感染8、粒缺伴发热9等的应用均已有相关文献发表。更多头孢哌酮/舒巴坦在儿童患者中应用的相关文献已发表,如您需要,请通过在线提问或邮箱/热线方式联系辉瑞医学信息部。
新生儿用药
出生头一周的新生儿应每12小时给药一次。舒巴坦在患儿中的最高剂量不应超过每日80mg/kg,如需本品在患儿中的头孢哌酮日剂量超过80mg/kg,则必须采用2:1的本品 1,2。
一项对多耐药病原体引起90名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研究,评估了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比例显著比碳青霉烯类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低(p=0.09和0.06),只在4.4%新生儿中发生不良反应。说明头孢哌酮/舒巴坦可用于治疗新生儿院内感染 10。
婴儿用药 1,2
本品已被有效地用于婴儿感染的治疗。对早产儿和新生儿尚未进行过广泛的研究,因此本品用于早产儿和新生儿前,医生应充分权衡利弊。
头孢哌酮不能将胆红素从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中置换出来。
在伴有肾功能障碍和肝功能受损的老年人群中进行了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药物动力学参数的研究,与正常健康受试者相比,在这些患者中舒巴坦和头孢哌酮均显示出半衰期延长,药物清除减少和表观分布容积增加。舒巴坦的药物动力学参数与肾功能的损害程度高度相关,而头孢哌酮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则与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关系密切 1,2。
指南 点击下列指南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指南:《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 11
相关内容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颅脑手术或耳蜗植入后细菌性脑炎,颅脑创伤后/颅脑手术后脑脓肿:含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联合治疗方案是可使用方案之一
● 呼吸系统感染:
有基础疾病或老年人(年龄≥65岁)CAP住院(非ICU)患者,及入住ICU的CAP患者,有结构性肺病且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需住院或入住ICU的CAP患者:可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等
无耐药危险的轻、中度HAP,有MDR危险因素的轻、中度HAP/VAP且怀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多重耐药(MDR)危险因素的重度HAP/VAP且存在广泛耐药(XDR)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感染:可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至重度急性加重、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且伴假单胞菌危险因素:可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等
● 原发性血流感染:
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不动杆菌属:可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等
● 继发性血流感染:
HAP继发血流感染且病原菌为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MRSA时:含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联合治疗方案是可使用方案之一
胆囊炎/胆管炎继发血流感染且病原菌为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拟杆菌和芽孢杆菌属时:含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联合治疗方案是可使用方案之一
腹膜炎继发血流感染且病原菌为肠杆菌科细菌、拟杆菌属和肠球菌时:可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等
● 原发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轻中症)、急性胆囊炎、及急性胆管炎、胆源性脓毒症、胰腺感染:可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等
● 复杂性尿路感染:
肠杆菌科,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等:可使用含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如头孢哌酮/舒巴坦等
指南:《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版)》 12
相关内容
● 轻度和中度急性胆道感染:
第二、三代头孢菌素联合硝基咪唑类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合并基础疾病、高龄、既往有腹腔感染或胆道手术病史等复杂情况时,可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或碳青霉烯类,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等
● 重度急性胆道感染:
第三、四代头孢类联合硝基咪唑类药物;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或碳青霉烯类或替加环素,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等
● 梗阻性黄疸出现胆道感染症状时,胆汁引流通畅的基础上,需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硝基咪唑类药物;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等。
合并有革兰阳性菌感染,必要时可给予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
尽量取得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治疗。
● 依据抗菌药物代谢及效应动力学特点,选择具有高胆汁穿透率的抗菌药物,如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等,保证药物在胆汁中达到足够的浓度(低质量证据,强烈推荐)
指南:《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13
相关内容
● 目标性抗菌药治疗部分提及:头孢哌酮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舒巴坦常规剂量在脑脊液中也无法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但由于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且随着舒巴坦剂量的增加脑脊液中的浓度也明显增加。因此,由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s)可使用高剂量舒巴坦(8g/d或更高剂量)。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推荐方案为喹诺酮类,备选方案包括头孢派酮/舒巴坦、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磺胺类药物。
● 梗阻性黄疸出现胆道感染症状时,胆汁引流通畅的基础上,需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泛耐药和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联合用药方案:2种药物联合推荐替加环素+舒巴坦(或含舒巴坦制剂)等,3种药物联合推荐舒巴坦(或含舒巴坦制剂)+替加环素+美罗培南。
● 泛耐药和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联合用药方案:2种药物联合推荐多黏菌素+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包括头孢哌酮/舒巴坦等)、环丙沙星或利福平;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或磷霉素,3种药物联合推荐多黏菌素+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包括头孢派酮/舒巴坦等)+环丙沙星/磷霉素。
● 上述信息含有替加环素说明书以外的信息,辉瑞公司不推荐替加环素超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处方信息以外使用。
指南:《中国腹腔感染诊治指南(2019版)》 14
相关内容
● 初始经验性治疗推荐意见: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腹腔感染(CA-IAI)的起始经验性用药应覆盖非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和厌氧菌,无需额外添加更广谱的抗生素或针对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对于轻中度CA-IAI病人,推荐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单一用药选用莫西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厄他培南(中等质量证据,强烈推荐),联合用药方案选用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联合硝基咪唑类药物(中等质量证据,强烈推荐)。
指南:《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 15
相关内容
HAP(非VAP)的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建议:MDR菌感染低风险时可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菌药物单药治疗;MDR菌感染高风险时可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菌药物单药或联合治疗;对于危重患者时可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VAP患者的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建议:MDR菌感染低风险时可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菌药物单药或联合治疗;对于MDR菌感染高风险时可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HAP/VAP常见耐药菌抗感染治疗方案中,对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轻中度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可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等药物
指南:《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 16
相关内容
● CAP的经验性治疗:
年龄≥65或有基础疾病的住院CAP患者,若存在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感染高风险时,可考虑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CAP、需住院或入住ICU、有结构性肺病患者,可考虑使用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β-内酰胺类,如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菌药物
● CAP的目标性治疗:
当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属细菌时,可考虑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指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 17
相关内容
在“病原针对性治疗推荐”部分,可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等用于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细菌性肺炎的治疗;对于该类肺炎,可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用于产ESBLs细菌轻、中度感染者。对于革兰阴性肠杆菌肺炎,其总治疗疗程14天左右
指南:《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版)》 18
相关内容
● 急性胆囊炎
轻度急性胆囊炎可使用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
中度急性胆囊炎应静脉用药。经验性用药可使用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剂量2.0~8.0g/d(1:1)或3.0~12.0g/d(2:1))
重度急性胆囊炎常为多重耐药菌感染,应静脉用药,可使用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剂量2.0~8.0 g/d(1:1)或3.0~12.0g/d(2:1)
● 急性胆管炎
轻度急性胆管炎,由于目前肠道细菌普遍产生β-内酰胺酶,可使用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菌药物治疗2~3d后可停药;
中度、重度急性胆管炎可使用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剂量为2.0~8.0 g/d(1:1)或3.0~12.0g/d(2:1)
指南:《胆道外科抗菌药物规范化应用专家共识(2019版)》 20
相关内容
I级和Ⅱ级急性胆道感染可选择头孢哌酮/舒巴坦
III级急性胆道感染可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等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依据抗菌药物代谢及效应动力学特点,选择具有高胆汁穿透率的抗菌药物,如头孢哌酮/舒巴坦等,保证药物在胆汁中达到足够的浓度
指南:《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1
相关内容
● 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患者升阶梯和降阶梯策略的适应证和经验性抗菌药物选择的建议部分推荐:
无复杂临床表现;
不确定有无耐药菌定植
此前无耐药菌感染
本中心粒缺伴发热因耐药菌导致感染罕见的患者,建议采用升阶梯策略,初始抗菌药物选择推荐包括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调整的具体药物选择部分推荐: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可供选择的药物及联合治疗方案推荐药物均包括头孢哌酮/舒巴坦,其中对于多重耐药(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舒巴坦剂量可增至6-8 g/d。
无复杂临床表现;
不确定有无耐药菌定植
此前无耐药菌感染
本中心粒缺伴发热因耐药菌导致感染罕见的患者,建议采用升阶梯策略,初始抗菌药物选择推荐包括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调整的具体药物选择部分推荐: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可供选择的药物及联合治疗方案推荐药物均包括头孢哌酮/舒巴坦,其中对于多重耐药(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舒巴坦剂量可增至6-8 g/d。指南: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 22
相关内容
头孢哌酮/舒巴坦是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是临床常见致病非发酵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重要治疗选择,常用于治疗尿路感染、肝脓肿、胆道感染、腹膜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粒缺伴发热、脑膜炎等
指南:《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 23
相关内容
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显示,产ESBLs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达80%以上,主要用于轻中度感染患者的治疗,需适当增加给药剂量和次数,常用剂量为3.0g 1次/8h(2:1规格)或2.0g 1次/6h(1:1规格)
指南:《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防控专家共识》 24
相关内容
● 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β-内酰胺类等抗菌药物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根据药敏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等。头孢哌酮/舒巴坦常用剂量3.0g(头孢哌酮2.0g+舒巴坦1.0g)1次/8h或1次/6h,静脉滴注
● 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常采用两药联合方案,甚至三药联合方案两药联合用药方案有:
以舒巴坦或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为基础的联合,联合以下一种:米诺环素(或多两环素)、多黏菌素E、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等
以多黏菌素E为基础的联合,联合以下一种: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或舒巴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以替加环素为基础的联合,联合以下一种: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或舒巴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多黏菌素E、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三药联合方案有:
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或舒巴坦)+多西环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利福平+多黏菌素或妥布霉素等
上述方案中,国内目前较多采用以头孢哌酮/舒巴坦为基础的联合方案
指南:《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25
相关内容
可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单药治疗,理由:抗菌谱广,是有较高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头孢菌素之一,敏感率为62.5%,也是敏感菌的可使用药物之一。常用剂量与疗程:3g(2:1剂型),1次/8h,静脉滴注,10~14d
指南:《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 26
相关内容
● 轻度和中度急性胆道感染:
头孢哌酮/舒巴坦体外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成人常用剂量为3.0g(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1制剂),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严重感染或难治性感染增至3.0g,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
舒普深 ®的产品说明书成人推荐剂量为1.5-3.0g q12h。在治疗严重感染或难治性感染时,本品的每日剂量可增加到12g(2:1头孢哌酮/舒巴坦,即头孢哌酮8g,舒巴坦4g)。舒巴坦每日推荐最大剂量为4g。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推荐头孢哌酮/舒巴坦常用剂量3.0g(头孢哌酮2.0g+舒巴坦1.0g)1次/8h或1次6h,静脉滴注 24。
更多关于头孢哌酮/舒巴坦(2:1)3.0g q6h 临床给药的相关文献也已发表,如您需要,请通过在线提问或邮箱/热线方式联系辉瑞医学信息部。
舒普深 ®的产品说明书成人推荐剂量为1.5-3.0g q12h。在治疗严重感染或难治性感染时,本品的每日剂量可增加到12g(2:1头孢哌酮/舒巴坦,即头孢哌酮8g,舒巴坦4g)。舒巴坦每日推荐最大剂量为4g。
《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中常用剂量为3.0g 1次/8h(2:1规格)或2.0g 1次/6h(1:1规格) 23 。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中,推荐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时,可选舒巴坦及含舒巴坦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复合制剂。对于一般感染,舒巴坦的常用剂量不超过4.0 g/d。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共识指出,国外推荐可增加至6.0 g/d,甚至8.0 g/d,分3-4次给药。肾功能减退患者,需调整给药剂量。其中推荐头孢哌酮/舒巴坦常用剂量3.0 g(头孢哌酮2.0 g+舒巴坦1.0 g)1次/8 h或1次6h,静脉滴注。对于严重感染者可根据药敏结果与米诺环素、阿米卡星等药物联合用药 24 。
更多关于头孢哌酮/舒巴坦(2:1)3.0g q8h 临床给药的相关文献也已发表,如您需要,请通过在线提问或邮箱/热线方式联系辉瑞医学信息部。
肝功能障碍患者用药 1,2
头孢哌酮主要经胆汁排泄。当患者有肝脏疾病和/或胆道梗阻时,头孢哌酮的血清半衰期通常延长并且由尿中排出的药量会增加。即使患者有严重肝功能障碍时,头孢哌酮在胆汁中仍能达到治疗浓度并且其半衰期仅延长2~4倍。
遇到严重胆道梗阻、严重肝脏疾病或同时合并肾功能障碍时,可能需要调整用药剂量。
同时合并有肝功能障碍和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监测头孢哌酮的血清浓度,根据需要调整用药剂量。对这些患者如未密切监测本品的血清浓度,头孢哌酮的每日剂量不应超过2g。
肾功能障碍患者用药
◆ 肾功能不全患者
肾功能明显降低的患者(肌酐清除率<30ml /min)舒巴坦清除减少,应调整头孢哌酮/舒巴坦的用药方案 1,2。
肌酐清除率 | 方案 |
---|---|
15~30ml/min | 每日舒巴坦最高剂量为2g,分等量,每12小时注射一次 |
<15ml/min | 每日舒巴坦最高剂量为1g,分等量,每12小时注射一次 |
遇严重感染,必要时可单独增加头孢哌酮的用量。
遇到严重胆道梗阻、严重肝脏疾病或同时合并肾功能障碍时,可能需要调整用药剂量 1,2。
同时合并有肝功能障碍和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监测头孢哌酮的血清浓度,根据需要调整用药剂量。对这些患者如未密切监测本品的血清浓度,头孢哌酮的每日剂量不应超过2g 1,2。
◆ 透析患者
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舒巴坦的药物动力学特性有明显改变。头孢哌酮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血清半衰期轻微缩短。因此应在血液透析结束后给药。由于头孢哌酮和舒巴坦均可通过血液透析从血循环中被清除,因此如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发生药物过量,血液透析治疗可增加本品从体内的排出 1,2。
Takamitsu等人的研究显示,舒巴坦可经透析清除,建议头孢哌酮/舒巴坦(1:1)1g在透析患者中(文献中的透析方案为一周透析3次,或每隔两天透析一次)给药方案为1g,每12小时给药一次,若有需要,可额外单独补充头孢哌酮 27,28。
Johnson等人对腹膜透析患者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指出应调整舒巴坦给药剂量。舒巴坦应当每24小时给药一次,而头孢哌酮应当每12小时给药一次 29。
一篇关于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的研究中指出,在此类人群中应采用治疗药物监测(TDM) 30。
抗菌谱
在体外试验中,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临床许多重要致病菌具有抗菌活性 1,2:
药敏折点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说明书中关于药敏折点信息如下 1,2:
下列所示为已建立的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范围:
最低抑菌浓度(MIC),(μg/ml,以头孢哌酮浓度计)
敏感性纸片抑菌圈直径,(mm,Kirby-Bauer法)
采用肉汤稀释法或琼脂稀释法对1:1或2:1的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逐步稀释以获得其最低抑菌浓度(MIC)。推荐采用含75μg头孢哌酮和30μg舒巴坦的药敏纸片。如敏感性试验报告“敏感”,表明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感染的病原菌可能有效;如报告“耐药”,表明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感染的病原菌可能无效;如报告为“中度敏感”,表明如给予较高剂量或感染局限在有高浓度本品的组织或体液时,病原菌可能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
下列推荐的是75μg/30μg的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试验的质控标准:
《“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技术方案(2019版)》指出 31,头孢哌酮/舒巴坦被纳入药敏试验必须检测药物:在临床最常见病原菌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沙雷菌属等)、及不动杆菌必须开展头孢哌酮/舒巴坦药敏试验 32。
《全国耐药监测网技术方案(2022年版)》指出,对于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沙雷菌属等)和不动杆菌属,头孢哌酮/舒巴坦为必测药物 36。
体外药敏活性
不同标本类型在2019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常见革兰阴性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 标本类型 点击下列标本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根据国家卫生部84号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一)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二)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
(三)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根据国家卫生部84号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一)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二)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
(三)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吸收 1,2
静脉注射2g头孢哌酮/舒巴坦(1g头孢哌酮和1g舒巴坦)5分钟后,头孢哌酮和舒巴坦的平均血峰浓度分别为236.8μg/ml和130.2μg/ml,提示舒巴坦分布容积(Vd=18.0~27.6L)大于头孢哌酮的分布容积(Vd=10.2~11.3L)。
肌内注射1.5g头孢哌酮/舒巴坦(1g头孢哌酮、0.5g舒巴坦)后,舒巴坦和头孢哌酮在15分钟至2小时血清浓度达到峰值,头孢哌酮和舒巴坦的平均血清峰浓度分别为64.2μg/ml和19.0μg/ml。
分布
头孢哌酮和舒巴坦均能较好地分布到各组织和体液,包括胆汁、胆囊、皮肤、阑尾、输卵管、卵巢、子宫和其他组织及体液中 1,2。
使用人血清进行的体外研究表明头孢哌酮蛋白结合程度随血清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头孢哌酮血清浓度为30 μM、300 μM 和1000 μM 时,蛋白结合率分别为88%、83%和67%。
舒巴坦钠的血清蛋白结合程度随血清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在舒巴坦钠血清浓度为30 μM和300 μM 时,蛋白结合率分别为29%和0%。
◆ 胆汁
动物实验显示,头孢哌酮在家兔胆汁中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 45,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胆道感染常见致病菌可达到有效杀菌浓度,并且杀菌效力较强 46。一项研究对常用抗生素在人胆汁中的浓度分布和药效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头孢哌酮、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在胆总管和胆囊胆汁中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 47。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莫西沙星在人胆汁中杀菌效力强。
◆ 脑脊液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提到,头孢哌酮对血脑屏障的渗透能力较差,脑膜无炎症患者的脑脊液中不能检测到药物,化脓性脑膜炎患者静注2g后的脑脊液内药物浓度为0.95-7.2mg/L,为血药浓度的1%-4%,但也有脑脊液未能测出药物的报道 48。
一些临床研究证实,头孢哌酮能够穿透炎性及非炎性脑膜,可在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中达到治疗浓度49,50,51,52;舒巴坦对脑脊液的穿透率很弱,但对于存在脑膜炎症的患者仍可在其脑脊液中检测到舒巴坦53,54,55。脑脊液中舒巴坦浓度随着舒巴坦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22。
一项研究在8例开颅术后留置脑室引流管患者中评估了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脑脊液(CSF)浓度。研究发现,神经外科手术可破坏血脑屏障,从而增加头孢哌酮/舒巴坦在CSF中的穿透性。针对由高度耐药菌引起的颅内感染,建议使用较高浓度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56。
◆ 尿液
已有相关文献发表,我们对其进行总结并撰写了医学综述。如果您想了解详细内容,可以点击链接查看该文档。
排泄 1,2
注射头孢哌酮/舒巴坦后,其中约84%的舒巴坦和25%的头孢哌酮经肾脏排泄,其余的头孢哌酮大部分经胆汁排泄。注射头孢哌酮/舒巴坦后,舒巴坦的平均半衰期约为1小时,头孢哌酮为1.7小时。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成正比。数值与已发表的两者单独使用的数值一致。
无证据表明注射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制剂后两种组分之间存在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
有报道,头孢哌酮/舒巴坦多剂给药后两种组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均无显著变化,每8~12小时注射一次时未发现药物蓄积。
指南/共识中对于头孢菌素是否需要皮试的建议
不推荐皮试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 57
发布机构
国家卫生健康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评价专家委员会
意见
头孢菌素给药前常规皮试对过敏反应的临床预测价值无充分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大多数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说明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均未要求头孢菌素用药前常规进行皮试。
对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推荐在使用头孢菌素前常规进行皮试,仅以下情况需要皮试:①既往有明确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Ⅰ型(速发型)过敏史患者。此类患者如临床确有必要使用头孢菌素,并具有专业人员、急救条件,在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选用与过敏药物侧链不同的头孢菌素进行皮试,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②药品说明书中规定需进行皮试的。应当向药品提供者进一步了解药品引发过敏反应的机理,皮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要求提供相应皮试试剂。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皮试适应证和方法可分别参照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
《浙江省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指导意见》 58
发布机构
浙江省医院药事管理质控中心、浙江省微生物与免疫学会、浙江省护理质控中心
意见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目前循证依据不足,阳性预测值和灵敏度低,假阴性发生率高,因此建议一般情况下无需进行皮试
《药物过敏指南》 59
发布机构
美国变态反应、哮喘与免疫学会(AAAAI)
意见
头孢菌素皮试尚无标准,暂不推荐使用头孢菌素进行皮试
《青霉素以及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管理指南》 60
发布机构
英国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BSACI)
意见
非青霉素β-内酰胺类药物皮试有效性较差,且皮试阴性的参考价值不确定
推荐皮试
《β-内酰胺类超敏反应评估指南》 61
发布机构
欧洲药物过敏网(ENDA)
意见
如果考虑在青霉素过敏患者中使用头孢菌素作为替代治疗方案,应在诊断青霉素速发过敏时进行头孢菌素皮试
其他
《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高端论坛专家共识》 62
发布机构
北京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
意见
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前是否需要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尚存在争议。皮试符合率<30%,皮试液浓度与皮试方法未统一(国内皮试液和国外皮试液的种类、浓度和皮试液用量相差很大)
头孢哌酮/舒巴坦通常耐受良好,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度或中度,可以耐受,不影响继续治疗。
从临床试验(比较性和非比较性)和上市后经验中观察到血液和淋巴系统异常发生率为 1,2:
* 上市后不良反应。
† 在实验室异常不良反应频率的计算中,包括了所有可获得的实验室数值,包括基线异常的患者。采用这种保守方法是因为原始数据不能区别在治疗中有严重实验室变化的基线异常患者与无严重实验室变化的基线异常患者。
通常不良事件是从临床试验期间及产品上市后的报告中收集的。很多事件可能是由用药以外的因素如潜伏的疾病引起的。由于多数情况下不可能确定特定的因果关系(甚至许多不良事件并不是药物不良反应),因此即便在不能确定是否由头孢哌酮/舒巴坦引起的情况下,我们也在此报告了所收集到的所有不良事件。
▍凝血功能异常
➤ 发生机制
少数患者使用本品治疗后出现了导致凝血障碍的维生素K缺乏,其机制很可能与合成维生素的肠道菌群受到抑制有关,包括营养不良、吸收不良(如肺囊性纤维化患者)、酒精中毒患者和长期静脉输注高营养制剂在内的患者存在上述危险。有低凝血酶原血症(伴随出血或无出血)的报告。维生素K缺乏会引起出血倾向 1,2。
陈昀等人总结 63,头孢菌素诱导的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可能与以下几种机制有关:
-
诱导对维生素K有反应的低凝血酶原血症;
-
产生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
-
继发于骨髓抑制产生的血小板减少症;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
抑制纤维蛋白聚合;
-
对香豆素的潜在影响。
但是大多数与头孢菌素相关的出血主要是由于对维生素K有反应的低凝血酶原血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以证实)和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出血时间延长可以证实)。出血可以发生在使用各种头孢菌素的患者中,但据报道化学结构中含有N-甲基硫化四氮唑(N-MTZ)的头孢菌素,如拉氧头孢、头孢哌酮、头孢孟多等较容易发生。
➤ 危险因素
营养不良、吸收不良(如肺囊性纤维化患者)和长期静脉输注高营养制剂在内的患者存在相关危险。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接受完全胃肠外营养或联用其他抗菌药物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头孢哌酮/舒巴坦引起的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 64。Wang等人 65以及戴晓琴等人 66的研究显示,肝病、肾功能不全、进食情况、头孢哌酮/舒巴坦药物剂量与凝血功能异常有关(P<0.05)。对于新生儿来说,出生胎龄<34周、体重<2000g、出生窒息史是头孢哌酮钠 /舒巴坦钠致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的高危因素 67。
出血的独立风险因素可能包括有临床意义出血风险增加的损伤或病症,例如近期发生过脑梗塞(缺血性或出血性);近期有出血的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自发性或获得性止血平衡受损的患者;伴随凝血障碍和临床相关出血风险的肝脏疾病;系统性合并使用已知影响止血的药物治疗 1,2。
➤ 处理
应监测上述这些患者以及接受抗凝血药治疗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需要时应另外补充维生素K。如果有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出血,应立即停药。国内研究中建议的一些注意事项也包括:
-
用药前后及疗程中监测患者凝血功能;
-
发现异常立即停药或补充维生素K;
-
积极做好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少食多餐,加强进食,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
-
避免超常规量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特殊情况下确实需要大剂量使用时,严密观察患者体征,做好凝血功能监测 66。
针对老年、纳差患者应在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3d后常规监测凝血时间,警惕出血征象 68。临床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病史采取相关处理方案。
▍血小板减少
李颖等人评价了头孢哌酮/舒巴坦与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文中总结了诱导血小板减少发生的危险因素:高龄、全身感染程度较重、手术创伤或有创操作、肝肾功能不全、营养不良、凝血功能障碍(若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易出现出血倾向及血小板减少症,但凝血功能障碍与血小板减少症并无直接相关性) 69。
本品与能产生低凝血酶原血症、血小板减少或胃肠道出血的药物同时应用时,要考虑这些药物对凝血功能以及出血危险性增加的影响 1,2。
▍白细胞减少
从临床试验(比较性和非比较性)和上市后经验中观察到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 1,2:
周仑报道了两例高龄老年人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后出现白细胞降低的情况 70:
周仑对两例高龄老年人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后出现的白细胞降低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
在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一周左右感染得以控制后出现粒细胞缺乏,粒细胞缺乏发生时无先兆;
-
和其他类型粒细胞缺乏表现不同,患者没有高热,只有低热,同时伴随全身不适的感觉,也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
-
白细胞虽明显降低,但不伴有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的明显改变;
-
停药后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患者粒细胞缺乏能够很快地得以纠正,同时粒细胞不会再次下降;
-
本研究中,预后均良好。
酒精
有报道,患者在使用头孢哌酮期间及停药后5天内饮酒可引起潮红、出汗、头痛和心动过速等特征性反应,其他一些头孢菌素也曾报道有类似反应。因此患者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时,如同时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应格外注意。当患者需要肠内或肠外营养时,应避免给予含有酒精成分的液体 1,2。
已有静滴头孢哌酮后用酒精进行皮肤擦洗降温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报道 71,72以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头孢哌酮与含有乙醇的药物同用时产生双硫仑样反应的文献报道73,74,75,76,77,78,79,80,81。文献中提到,头孢菌素类药引起双硫仑样不良反应往往多为患者就诊前或使用该类抗菌药后饮酒引起,目前临床医师对来源于药物的乙醇引起的药源性不良反应关注较少。因此医师和临床药师在设计治疗方案时,除了需要注意药物本身的配伍禁忌及药物相互作用外,还要警惕药品辅料(如溶媒、赋形剂等)中的成分对合并用药的影响,患者用药过程中的监护也尤为重要 74。
华法林
本品与能产生低凝血酶原血症、血小板减少或胃肠道出血的药物同时应用时,要考虑这些药物对凝血功能以及出血危险性增加的影响 1,2。
目前有文献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华法林药物相互作用进行病例报告,如您需要,请通过在线提问或邮箱/热线方式联系辉瑞医学信息部。
实验室检查中的药物相互作用
使用Bennedict溶液或Fehling试剂检查尿糖时,可出现假阳性反应 1,2。
1.0g舒普深 ®:头孢哌酮与舒巴坦的比例为1:1,每瓶含头孢哌酮0.5g,舒巴坦0.5g 1
1.5g舒普深 ®:头孢哌酮与舒巴坦的比例为2:1,每瓶含头孢哌酮1.0g,舒巴坦0.5g 2
- 1.0g与1.5g舒普深 ®主要是配比的不同。在治疗严重感染或难治性感染时,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每日剂量可增加到8g(1:1 头孢哌酮/舒巴坦,即4g 头孢哌酮)。对于接受1:1 比例治疗的患者,若其需要更高剂量的头孢哌酮,可另外单独增加头孢哌酮的用量,或选择2:1 比例处方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肾功能明显降低的患者(肌酐清除率<30ml/min)舒巴坦清除减少,应调整头孢哌酮/舒巴坦的用药方案。遇严重感染,必要时可单独增加头孢哌酮的用量。所以,针对如上患者,2:1的配方提供了更多选择
- 周华等人对比了两种配方(2:1和1:1)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84例中重度肺部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84例患者随机分入两组,用药剂量以头孢哌酮计算,中度感染为2g/d,重度感染可增至4g/d,分2次静脉滴注(每12h给药1次)。结果显示,2:1和1:1配比治疗组间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6%和7.14%,组间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 82。
- 金美玲等人对比了两种配方(2:1和1:1)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54例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种配方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临床治愈率、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相当 83。冯林婵对比了两种配比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220例下呼吸道和尿路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也显示,两种配比治疗组中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均无差异 84。
舒普深 ®已被国家药品监督局批准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胆囊炎、胆管炎和其他腹腔内感染 1,2。
胆道感染
在《2018东京指南:急性胆道炎胆囊炎的抗菌药物治疗》中,头孢哌酮/舒巴坦适用于严重程度为II,III级患者 19。《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版)》 12《胆道外科抗菌药物规范化应用专家共识(2019版)》 20及《急性胆道系统感染诊疗指南(2011版)》 18中头孢哌酮/舒巴坦的相关内容详见 1.4权威指南/共识中头孢哌酮/舒巴坦的相关内容。
胰腺感染
曾洁等人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85。研究共入组6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静滴;对照组予左氧氟沙星静滴;两组均联合常规剂量甲硝唑静滴治疗。两组各有2例治疗过程中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更换治疗方案,故未纳入统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5例。
更多关于头孢哌酮/舒巴坦用于治疗腹腔内感染的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数据已发表。如您需要,请通过在线提问或邮箱/热线方式联系辉瑞医学信息部。
舒普深 ®已批准应用于治疗脑膜炎 1,2。
《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13中头孢哌酮/舒巴坦的相关内容详见1.5权威指南/共识中头孢哌酮/舒巴坦的相关内容
在一项针对35例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院内获得性脑膜炎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7例(20.0%)患者接受了头孢哌酮/舒巴坦静脉给药(IV)单药或联合其他抗菌药物治疗,4例(57.1%)患者治疗有效 86。
更多关于头孢哌酮/舒巴坦用于治疗脑膜炎的相关研究已发表。如您需要,请通过在线提问或邮箱/热线方式联系辉瑞医学信息部。
- 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抗菌成分为头孢哌酮,为第三代头孢菌素,通过在细菌繁殖期抑制敏感细菌细胞壁粘肽的生物合成而达到杀菌作用。舒巴坦除对奈瑟菌科和不动杆菌外,对其它细菌不具有任何有效的抗菌活性 1,2。
- 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制剂对所有对头孢哌酮敏感的细菌均具有抗菌活性。另外它对多种细菌包括醋酸钙不动杆菌,均表现出协同抗菌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制剂较其中单种成分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降低达4倍)。在体外试验中,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临床许多重要致病菌具有抗菌活性,包括醋酸钙不动杆菌 1,2。
- 《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15及《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防控专家共识》 24中关于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相关信息详见1.4权威指南/共识中头孢哌酮/舒巴坦的相关内容。
- 一项前瞻性研究评估了ICU病房中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作者总结,头孢哌酮/舒巴坦(2g/2g)6-8g/天是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87。
- 一项回顾性研究比较了不同抗菌药物在老年患者中治疗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疗效,结果显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可作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88。
- 一篇关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Meta分析显示,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替加环素或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其他药物联合的疗法(p <0.01) 89。
- 更多关于头孢哌酮/舒巴坦用于治疗不动杆菌感染的体内外研究数据已发表。如您需要,请通过在线提问或邮箱/热线方式联系辉瑞医学信息部。
已有相关文献发表,我们对其进行总结并撰写了医学综述。如果您想了解详细内容,可以点击链接查看该文档。
- 倪芳等人测定了头孢哌酮和哌拉西林与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3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不同复方的抗生素后效应、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后效应(PLIE)和亚抑菌浓度后效应(PASME)。无论是单方还是复方,对两种菌的抗生素后效应(PAE)相差不大,PAE很短或为负值。作者认为,并没有发现复方对产酶菌株有长的PAE,这可能与清除药物后,革兰阴性杆菌迅速再合成青霉素结合蛋白有关;也可能与药物清除后,丝状体迅速裂解有关 90。
- 刘皈阳等人评估了合用舒巴坦前后头孢哌酮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这4种致病菌的PAE变化。结果显示,合用舒巴坦后,头孢哌酮对产酶菌株的PAE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低浓度时(1/2,1倍MIC)PAE增加更明显(P <0.05)) 91。
- Chandrasekar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头孢哌酮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头孢哌酮的PAE分别为0.5h和1.15h。当舒巴坦加入后(头孢哌酮/舒巴坦比例为2:1),对以上两种菌的PAE均延长至3.15h 92。
舒普深 ®说明书推荐药品粉末密闭保存,有效期24个月。但未提及复溶后如何保存。根据《中国药典》2015版、《原料药物与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及《化学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我司对舒普深 ®1.0g及1.5g进行了稳定性考察和配伍稳定性试验,各检验数据表明,舒普深 ®1.0g及1.5g在有效期内质量稳定,在临床使用中与5%葡萄糖溶液,0.9%氯化钠溶液及注射用水配伍,在室温30℃(86℉)可保存12小时 93。
辉瑞公司基于大量的实验分析数据及文献资料查询结果,总结出可能造成产品溶液浑浊现象的影响因素,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情况 94:
- 稀释剂的pH值低于4.5。
- 抽取稀释液所用容器中留有微量的其他药物,尤其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利多卡因等。
-
产品配制过程中碘、硅、钙离子的影响:
消毒过程中在胶塞上存有碘也可能造成浑浊。如用碘酒擦拭胶塞,在注射针头刺穿胶塞时,有可能将微量碘带入药品中形成络合碘,导致浑浊。此外,稀释液中的硅、钙离子也可能会与产品结合产生沉淀。
-
转移或输液用注射器或输液管的影响:
高分子聚丙烯材质的注射器或输液管生产过程中会使用硅油作为润滑剂,硅油与产品溶液混合后可能产生絮状物。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各注射器或输液管中硅油量不同,有可能造成产品溶液浑浊。
-
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
产品溶液配置后长时间存放不使用也可能发生浑浊。
3. 钱江潮,方希敏,周海霞,等.儿童急性白血病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3):3682-3683.
4. 张新华,刘克战,王成虎,等.新生儿B族链球菌感染11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9):1360-1362.
5. Chandra A, Dhar P, Dharap S, et al. Cefoperazone-sulbactam for treatment of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parallel group study in India.[J].Surg Infect (Larchmt). 2008,9(3):367-76.
6. 潘宏光,李兰,钟辉,等.儿童鼻源性眶蜂窝织炎诊疗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50(1):14-19.
7. Woo PC, Wong SS, Yuen KY. Ralstonia pickettii bacteraemia in a cord blood transplant recipient.[J].New Microbiol.2002,25(1):97-102.
8. 韩玉杰,俞生林,陶云珍,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29例新生儿泌尿系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 14(3):177-180.
9. Demir HA, Kutluk T, Ceyhan M, et al. Comparison of sulbactam-cefoperazone with carbapenems as empirical monotherapy for febrile neutropenic children with lymphoma and solid tumors. [J].Pediatr Hematol Oncol. 2011,28(4):299-310.
10. Ovali F, Gursoy T, Sari I, et al. Use of cefoperazone/sulbactam in neonates.[J].Pediatr Int.2012;54(1):60-3.
11. 何礼贤,肖永红,陆权,等.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2.
1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 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版). 中华外科杂志,2021,59(6):422-428.
13.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外科危重症学组.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37(1) : 2-15.
14.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感染与重症医学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肠瘘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 中国腹腔感染诊治指南(2019版).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1):1-16.
1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8,41(4):255-280.
16.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4):253-279.
17. 倪鑫.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9,17(9):771-8.
18.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版) [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1,10(1):9-13.
19. Gomi H , Solomkin J S , Schlossberg D , et al. Toyko Guidelines 2018: antimicrobial therapy for acute cholangitis and cholecystitis[J].Journal of Hepato Biliary Pancreatic Sciences,2018,25(1):3-16.
20.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胆道外科抗菌药物规范化应用专家共识(2019版)[J].中华外科杂志,2019,57(7):481-487.
21.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版).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0,41(12):969-978.
22.《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编写专家组.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版)[J].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10):738-747.
23. 周华,李光辉,陈佰义,等.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24):1847-1856.
24. 陈佰义,何礼贤,胡必杰等.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2):76-85.
25. 刘又宁,施毅.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1):9-15.
26. 周华,李光辉,卓超等,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16):1203-1213.
27. Takamitsu Y, Yamamoto N, Yuasa S, et al. Pharmacokinetics of sulbactam and cefoperazone given in combination to patientson hemodialysis [in Japanese].[J].Ther Apher Dial.1989;22(10):1133-8.
28. Saian Y, Inagaki O, Hiraoka K, et al. Pharmacokinetic and clinical evaluation of sulperazon (SBT/CPZ) in hemodialyzed patients [in Japanese].[J].Kidney and Dialysis.1991;30(2):277-82.
29. Jhonson CA, Zimmerman SW, Reitberg DP, et al.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Cefeperazone-Sulbactam in Patients on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1988,32(1):51-6.
30. Gao C, Tong J, Yu K, et al.Pharmacokinetics of cefoperazone/sulbactam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receiving 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J].Eur J Clin Pharmacol.2016,72(7):823-30.
31. 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技术方案(2019版)
32. Barry A L, Jones R N.Criteria for disk susceptibility tests and quality control guidelines for the cefoperazone-sulbactam combination.[J].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1988,26(1):13-7.
33. CLSI.M100-S28.2018.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2018.
34. CLSI.M100-S20.2010.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2010.
35. CLSI.M100-S15.2005.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2005.
36.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技术方案(2022年版)
37. 2022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摘要)
38.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1, 20(1):61-69.
39.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1, 20(2),134-144.
40.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1, 20(2):157-167.
41.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1, 20(1):77-85.
42.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1, 20(1):53-60.
43.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1, 20(2):124-133.
44.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1, 20(1):44-52.
45. 郑惊雷,梁力建,王在国,等.抗菌药物在胆汁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的实验研究及杀菌效力评价[J]. 中华外科杂志,2014,52(10):775-780.
46. 郑惊雷,梁力建,彭宝岗,等.3种常用抗生素在胆汁中对胆道致病菌的杀菌效果[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4):487-490.
47. 梁力建,郑惊雷,彭宝岗,等.常用抗生素在动物及人胆汁中的浓度分布和药效学研究[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7,6(2):107-111.
4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M].2015年版.
49. Rosenfeld WN, Evans HE, Batheja R, et al. Pharmacokinetics of cefoperazone in full-term and premature neonates.[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1983,23(6):866-9.
50. Chartrand SA, Marks MI, Johnston JT, et al. Cefoperazone pharmacokinetics in acute childhood meningitis.[J].J Pediatr. 1983,103(6):991-5.
51. Cable D, Overturf G, Edralin G. Concentrations of cefoperazone in cerebrospinal fluid during bacterial meningitis.[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83,23(5):688-91.
52. Cristiano P, Pemipinello R, Lovene MR, et al. Cefoperazone therapy of bacterial meningitis: a clinical trial.[J].Infection. 1989,17(6):378-81.
53. Foulds G, McBride TJ, Knirsch AK, et al. Penetration of sulbactam and ampicillin into cerebrospinal fluid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with meningitis.[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87,31(11):1703-5.
54. Hanninen P, Rossi T. Penetration of sulbactam into cerebrospinal fluid of patients with viral meningitis or without meningitis.[J].Rev Infect Dis 1986,8(S5):609-611.
55. Stahl JP, Bru JP, Fredj G, et al. Penetration of sulbactam into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of patients with bacterial meningitis receiving ampicillin therapy.[J].Rev Infect Dis 1986,8(s5):612-616.
56. Wang Q, Wu Y, Chen B, et al. Drug concentrations in the serum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cefoperazone/sulbactam after craniotomy.[J].BMC Anesthesiol. 2015,15(33):2-8.
57. 国家卫生健康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评价专家委员会.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
58. 浙江省医院药事管理质控中心,浙江省微生物与免疫学会,浙江省护理质控中心.浙江省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指导意见[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8,35(12):1906-1909.
59. Solensky R, Khan DA, Bernstein L, et al. Drug allergy: an updated practice parameter.[J].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2010,105(273):e1-e78.
60. Mirakian R, Leech SC, Krishna MT, et al. Management of allergy to penicillins and other beta-lactams.[J].Clin Exp Allergy.2015;45(2):300-27.
61. Blanca M, Romano A, Torres MJ, et al. Update on the evaluation of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 to betalactams.[J].Allergy.2009;64(2):184-93.
62. 北京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高端论坛专家共识[J].焦点热点.2008,6(4):1-2.
63. 陈昀,沈志祥.头孢类抗生素的血液学毒性反应[J].临床内科杂志,2003,20(9):455-457.
64. Ge HX, Wang YJ, Ning LH, et al.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coagulation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 receiving cefoperazone sodium and sulbactam sodium.[J].J Med Imaging Health Informatics.2015,5(4):765-8.
65. Wang W, Sun X, et al. Risk of Bleeding and Coagulation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Cefoperazone/Sulbactam: a Real World Study Based on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Value in Health. Conference: ISPOR Asia Pacific 2018 to Focus on Informing Policy and Strengthening Healthcare Systems. Japan. 21 (Supplement 2),2018: S62.
66. 戴晓琴,马纯雪,蔡月等.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报,2013,(9):59-61.
67. 杜慧,鲍永波.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36例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3,15(3):148-151.
68. 吴斌,戴晓琴,张春红等.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处理[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3):228-230
69. 李颖,胡永芳,彭芳辰.头孢哌酮舒巴坦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循证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09,44(23):1938-1941.
70. 周仑.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导致粒细胞缺乏2例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14):1230-1231.
71. 马珂.静滴头孢哌酮后用酒精进行皮肤擦洗降温致双硫仑样反应1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13):173.
72. 吴美丽,吴泉英.1500例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的统计与分析[J].海峡药学,2009,21(2):127-128.
73. 涂毅,郭咸希,张玲莉.国产注射用伏立康唑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合用引起双硫仑样反应2例分析[J].中国药师,2013,16(10):1577-1579.
74. 王强,孙子兰,等.警惕氢化可的松与抗菌药物相互作用导致双硫仑样反应[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月刊,2011(6):33-34.
75. 王菲菲,李晓英.静滴头孢哌酮/舒巴坦后服复方甘草液致双硫仑样反应1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3,22(10):578-578.
76. 张睿.头孢哌酮、痰热清与氢化考的松合用致小儿双硫仑样反应2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91-192.
77. 张葆花,于文宁.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藿香正气水致双硫仑样反应1例[J].医药导报,2013,32(2):268-268.
78. 张红梅.头孢哌酮钠与醋酸倍他米松搽剂合用导致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的护理[J].医疗装备,2016,29(23):201-201.
79. 张灵芝,丛培彦,于丽.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泼尼松龙静脉输注致双硫仑样反应1例原因分析[J].全科护理,2012,10(8):674-674.
80. 郑文娟,张美芳.头孢哌酮与氢化考的松合用致小儿双硫仑样反应2例分析[J].临床荟萃,2008,23(13):925-925.
81. 郭海莉.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细辛脑注射液致双硫仑样反应1例[J].中国药物警戒,2014,11(3):185-186.
82. 周华,朱宝琦.两种配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中重度肺部细菌感染的临床评价[J].中国药业,2009,18(11):16-17.
83. 金美玲,何礼贤,邓伟吾等.头孢哌酮-舒巴坦2∶1与 1∶1两种配方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4,23(2):87-90.
84. 冯林婵.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同配比对照治疗下呼吸道及尿路感染220例[J].中国社区医师,2006,(2):27-28.
85. 曾洁,郑荣南,詹银楚.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9):2114-2114.
86. Yang M, Hu Z, Hu F. Nosocomial meningitis caused by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risk factors and their impact on patient outcomes and treatments.[J].Future Microbiol.2012,7(6):787-93.
87. Gurnani A. Cefoperazone - Sulbactam for treatment of infections by pan -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 the ICU [abstract]. Intensive Care Med. 2009;35(Suppl. 1):S199.
88. 王立万,邹琳,李洪霞,等.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所致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4,36(2):73-76.
89. 马敬,张涛,马珂.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Meta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9,40(6):371-377.
90. 倪芳,童明庆,刘根焰,等.头孢哌酮和哌拉西林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后效应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12):1239-1242.
91. 刘皈阳,王睿,方翼,等.舒巴克坦对头孢哌酮体外抗生素后效应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1997,2(1):20-24.
92. Chandrasekar PH, Sluchak JA. In-vitro susceptibility of cefoperazone-susceptible and resistant gram-negative rods to cefoperazone plus sulbactam, other beta-lactams, aminoglycosides and quinolone.[J].Infection.1991,19(1):49-53.
93. 辉瑞内部文档
94. 辉瑞内部文档
95. CHINET 2023年上半年细菌耐药监测结果(2023年1-6月)